云上探高校,精彩全知道。6月26日晚,“极目云探校2025高校招生访谈”系列访谈节目将镜头聚焦办学历史悠久的湖北国土资源职业学院。湖北国土资源职业学院党委书记夏彦应邀做客极目新闻5G直播间,为广大考生和家长全面解读了学校的办学特色、专业优势和招生政策,带来一场精彩纷呈的“云上校园开放日”。
主持人:育人为本,质量为先。湖北国土资源职业学院作为湖北省高水平高职院校建设单位、湖北省高水平专业群建设学校,近年来办学规模持续扩大,综合竞争力和社会影响力显著提升。夏书记,能否请您先为观众朋友们介绍一下学校的整体情况?
夏彦:感谢主持人。湖北国土资源职业学院是经湖北省人民政府批准,教育部备案的省属公办全日制普通高等职业院校。
学校创建于1978年,四十七年来,学校始终与中国职业教育发展同频共振,全校师生栉风沐雨、薪火相传,在长期的办学实践中形成了“明德、修业、砺志、笃行”的校训精神,积淀了深厚的文化底蕴和鲜明的办学特色。
学校积极响应国家战略需求,紧紧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,坚持立足自然资源行业,服务经济社会发展,走出了一条理、工、文、管、经、艺多学科协调发展、地质特色鲜明的办学之路。现设有7个二级学院,34个高职专业。普通在校生12000余人。
近年来,学校综合实力显著增强,社会美誉度持续提升,已经成为湖北省高职教育领域的一张靓丽名片。
主持人:据了解,学校围绕“立德树人”的根本任务,开创了一条具有特色的办学之路,可以详细说说吗?
夏彦:湖北国土资源职业学院作为一所自然资源类高职院校,具有鲜明的行业办学特色。学校是湖北省高水平高职院校建设单位、湖北省高水平专业群建设学校,也是自然资源行业示范高职院校。近年来,学校获评教育部中部地区“服务贡献卓越高等职业学校”、全国现代学徒制试点单位、国家级“双师型”教师培训基地、湖北省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、湖北省产业工人培训示范基地等多项荣誉,并荣获湖北省五一劳动奖状、湖北省省直机关文明单位等称号。
学校以省级“双高”建设为抓手,不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,着力打造特色品牌专业群。一是服务自然资源行业及相关行业产业转型升级,建立了以国土资源、地质矿产、工程地质、水文地质、地灾防治、珠宝等相关专业构成的省级自然资源调查专业群;以测绘、地理信息、规划、航测、导航等相关专业构成的省级国土空间信息与规划专业群;以建筑工程、造价、安全等相关专业构成的建设工程专业群。二是对接湖北省和武汉经开区现代产业体系,建立了以新能源汽车、智能网联汽车、工业机器人等相关专业构成的新能源汽车智能制造专业群;以信息技术和服务类专业为延伸,建立了以云计算、物联网、大数据、人工智能、软件技术等相关专业构成的新一代信息技术专业群;以电商、现代物流、财会大数据等相关专业构成的现代商业服务专业群。
学校大力实施校企双主体育人,与企业开展订单班、现代学徒制、产业学院、集团化办学等多种合作,强化产教融合、校企合作,完善产业、行业、企业、职业、专业“五业联动”教学模式,培养社会需要“适销对路”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,实现了人才培养与产业需求的精准对接。
主持人:能否具体介绍一下学校的优势专业和特色专业?
夏彦:学校在长期办学过程中,培育了一批深受行业认可、社会欢迎的优势专业。这些专业都具有鲜明的行业特色和良好的就业前景。
我们的王牌专业包括:宝玉石鉴定与加工专业,这是国家级现代学徒制试点专业、国家级骨干专业、省级特色专业;工程测量技术专业,作为省级特色专业,建有省级职业教育技能名师工作室;国土资源调查与管理专业,这是中央财政支持重点建设专业,拥有湖北省高校省级实习实训基地,并入选湖北省现场工程师专项培养计划项目;工程地质勘查专业,既是省级特色专业,又设有省级职业教育技能名师工作室。
此外,我们的岩土工程技术是中央财政支持重点建设专业,软件技术是国家级现代学徒制试点专业,大数据技术入选湖北省现场工程师专项培养计划,摄影测量与遥感技术是省级特色专业,新能源汽车技术是工业和信息化部产教融合试点专业,工业机器人技术是全国高校机器人+产教融合省级现代学徒制试点专业。
主持人:学生是学校最好的名片。近年来,学校在推进人才贯通培养方面有哪些创新举措?又是如何助力学子成长成才的?
夏彦:我们坚持以教育教学质量为生命,以省级“双高”建设为抓手,不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,创新人才培养培训模式,积极探索政、行、企、校四方联动合作办学机制。深入实施专业与产业职业岗位、专业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、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、学历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、职业教育与终身学习“五对接”,全面推行“校企联合招生、共同育人”的中国特色学徒制,促进产教融合、校企协同育人,不断提升人才培养培训质量。努力培养精操作、懂工艺、会管理、善协作、能创新的现场工程师。
学校全面深化与东风公司、吉利汽车、小鹏汽车、海尔集团、格力电器、周大福、兴发集团等行业龙头企业开展深度合作,实现了“入学即入厂、教师即师傅、上课即上岗”的育人模式。目前,学校已获批教育部“1+X”证书制度试点项目23个,包括珠宝玉石鉴定、建筑信息模型等,有力促进了“岗课赛证”的融合融通。
学校大力推进教学改革,创新教学方法。我们以学习者为中心,广泛采用项目教学、情景教学、模块化教学等新型教学模式,积极推广翻转课堂、混合式教学、理实一体教学等方法,持续推动课堂革命,提升课堂教学质量。
学校坚持以服务发展为宗旨、以促进就业为导向。近年来,与近千家企事业单位建立了长期校企合作关系,与数百家企业签订了订单式、学徒制人才培养协议,在国内诸多领域的知名大中型企业中建有稳定的就业实习基地。从武汉经开区到京津冀、长三角经济建设主战场,从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现场到长江经济带创新高地,学校毕业生以精湛技艺注解时代命题。95%的就业率背后,是数千家合作企业的认可与信赖。
主持人:师资队伍是学校发展的关键。学校在师资队伍建设方面有哪些特色和优势?
夏彦:学校始终把师资队伍建设作为提升办学质量的重中之重。目前,我们拥有一支结构合理、素质优良的教师队伍。现有专任教师中,高级职称教师128人,双师型教师240人,他们既有扎实的理论功底,又有丰富的实践经验。特别值得一提的是,学校拥有省级职业教育技能名师工作室2个、省级技能大师工作室1个,全国全省技术能手8人,省级教学名师2人,楚天技能名师7人。
这支德技双馨的教师团队,在这里深化“三教”改革,以匠人之心育才,以智慧之光引路,至诚丹心、孜孜不倦,练就一代代学子的经纬才能,写就职教人的桃李芬芳。
主持人:学校在促进毕业生就业方面采取了哪些具体措施?取得了哪些成效?
夏彦:学校始终把毕业生就业工作摆在突出位置,严格落实就业工作“一把手”工程。我们着力构建了“招生-培养-就业-校友”全链条就业育人工作体系,形成了全员参与、全过程跟进、全方位服务的就业工作新格局。
2025年春季开学以来,学校领导带头开展“访企拓岗促就业”专项行动,累计走访企业160余家。学校创新大数据呈现、AI赋能校园招聘新模式,联合多部门、多形式开展活动。上半年组织百日冲刺、百校联动、百县进百校联万企等线上线下招聘会30余场,专场宣讲会60余场,参会单位累计达360余家,提供岗位累计1.2万,涵盖地质、勘查、测绘、珠宝、机电、汽车、云计算、大数据、人工智能、电商等专业。
我们建立了完善的就业信息服务平台,为毕业生提供个性化的职业规划指导和就业咨询服务。对就业困难学生和家庭经济困难学生,我们实行“一对一”帮扶,建立帮扶台账,确保每个学生都能顺利就业。
我们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,学校将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,建设了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基地,举办创新创业大赛,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,全力保障毕业生更充分更高质量就业。学校毕业生就业率连续多年保持在95%以上。
主持人:为满足学生多样化发展需求,学校在拓展学生成长通道方面做了哪些工作?
夏彦:学校高度重视学生的多元化发展需求,不断拓展学生成长成才通道。我们与多所省属本科院校建立了专本衔接培养机制。特别是与中国地质大学(武汉)、武汉理工大学、武汉科技大学等重点本科院校开展深度合作,近五年学校普通专升本升学率在全省名列前茅,为有志于继续深造的学生提供了畅通的升学渠道。
我们积极响应“职教出海”倡议,实现优质职业教育资源共享,赋能开放合作新实践。学校与俄罗斯、巴基斯坦、坦桑尼亚、泰国、乌干达、柬埔寨、老挝等国家的高校和教育机构建立了合作关系,开展师生交流、联合培养等项目,拓宽学生的国际视野。我们加快产教融合、科教融汇,大力建设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、区域产教联合体,实现产业需求与人才培养无缝对接,打破校园围墙与行业边界。大力推进科教创新转化,培育新质生产力,切实提高学校办学能力、适应性和吸引力,全方位、高水平服务于行业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。
主持人:在当前就业市场竞争激烈的情况下,能否请您分享几个学校优秀毕业生的典型案例?
夏彦:学校办学四十七年来,培养了数以万计的优秀毕业生,他们在各自岗位上取得了突出成就。这里我分享几个典型案例。
自然资源与地理信息学院国土资源调查专业2008届毕业生张建宝,他毕业后义无反顾地走上为国找矿的道路,就职于福建省第八地质大队,一干就是十多年。他所负责的福建省龙岩市废弃矿山地质环境调查、蒙古国地质矿产调查等项目,在条件十分艰苦的环境下,取得地质找矿、矿山生态修复等多方面新突破。2022年被评为高级工程师,2023年入选福建省自然资源领域专家库。现已成为单位的技术骨干和中层干部,他始终践行着地质人“三光荣”精神,展现新时代青年责任担当,甘愿把地质报国初心写在八闽大地上。
自然资源与地理信息学院地籍测绘与土地管理专业2020届毕业生徐浩扬,曾服役于联勤保障部队,多次参加重大演习并获得多项荣誉。退役后通过专升本考入湖北师范大学,就职于黄石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,2023年又成功考取硕士研究生。他的奋斗故事,勉励着同学们青春逐梦,不负韶华。
汽车与机电学院新能源汽车技术专业2019届毕业生罗义朋,是学校首届吉利汽车“成蝶计划”订单班学员,现就职于浙江吉利汽车公司,从基层岗位做起,凭借出色表现晋升为技术工程师,正在为民族汽车工业发展贡献力量。罗义朋说道,“母校教育了我们,吉利成就了我们,我们唯有不懈努力,方能不负所托、不负时代!”
环境与工程学院工程地质勘查专业2012届毕业生左全,主动申请赴西藏工作,曾任昌都市芒康县行政审批和便民服务局局长,2023年又主动要求到乡镇锻炼,现任莽岭乡党委副书记、乡长,多次获评优秀公务员和优秀共产党员,用实际行动诠释“缺氧不缺精神、艰苦不怕吃苦、海拔高境界更高”的精神。
这些优秀毕业生的成长故事充分证明,职业教育同样能够培养出优秀人才,只要脚踏实地、努力奋斗,职教学子一样可以成就精彩人生。
主持人:听说学校不仅办学实力雄厚,校园环境也十分优美,文化活动丰富多彩?
夏彦:是的,我们学校位于武汉经开区,毗邻军山新城和武汉通用航空及卫星产业园,风景秀丽的马影河流经校园,环境十分优美。学校整体规划科学合理,建筑错落有致,绿树成荫,四季花开,拥有“杏园”“樱园”“梅园”“水杉园”“镜湖”等多个特色景观区,是湖北省“园林式校园”,同时也是武汉市“文明高校”“平安高校”“卫生高校”。学校拥有现代化的教学楼、实训楼、图书馆、体育馆、学生公寓和食堂,教学科研仪器设备先进,校园网络全覆盖,为师生提供了良好的学习生活环境。
学校始终注重校园文化建设,大力培育现代大学精神,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,打造了“领航人生”工程、社团文化节、体育文化节、校园红歌会、读书活动月、知行讲堂、职业教育活动周等一系列文化品牌,丰富师生文化的生活。学校一砖一石、一草一木,都蕴含着“明德、修业、砺志、笃行”的缕缕情愫,焕发着地质行业“三光荣”精神、李四光精神的勃勃生机,展现着新时代职教人的精神风貌。
主持人:请您谈谈对湖北国土资源职业学院以及职业教育未来发展的展望。
夏彦:大江奔流永不止息,职教之歌响彻云霄。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中,职业教育前途广阔、大有可为。当前,高职教育正处于发展黄金期、政策窗口期、改革攻坚期。我们始终牢记为党育人、为国育才初心使命,全面落实中央、湖北省关于深化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改革的部署要求,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,坚定落实学校“双跨越四高地”奋斗目标,践行“丈量山河经纬,淬炼匠者初心”理念,夯实“育才沃土”根基、探索“特色立校”路径,在新时代职教画卷上挥毫泼墨,书写“桃李满园”的璀璨华章,在建设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院校征程上绽放新的光芒!
Copyright © 2001-2025 湖北荆楚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
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 42120170001 -
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鄂B2-20231273 -
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(鄂)字第00011号
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1706144 -
互联网出版许可证 (鄂)字3号 -
营业执照
鄂ICP备 13000573号-1 鄂公网安备 42010602000206号
版权为 荆楚网 www.cnhubei.com 所有 未经同意不得复制或镜像