关注我们
荆楚网 > 新闻频道 > 经济频道 > 经济

2025年粮道街道戈甲营社区推出“非遗新力量·少年传匠心” 社区青少年非遗传承计划

发布时间:2025年08月09日19:39 来源:

荆楚网(湖北日报网)讯(通讯员 晏紫晨)2025年7月15日-8月6日期间,粮道街道戈甲营社区联合湖北木兰花社会工作服务中心,精心推出“非遗新力量·少年传匠心”社区青少年非遗传承计划。将传统文化传承与时代精神培育相结合,引导辖区青少年在实践中感悟非遗魅力,在传承中厚植家国情怀,为社区文化共建共享注入青春活力。

活动聚焦“非遗文化进社区”核心,以非遗为桥,厚植文化自信。课程涵盖扎染艺术、宋锦扇制作、脸谱绘制、非遗纸鸢、鲤鱼灯、泥塑文化、中医香包、中国结编织等精心设置八大非遗体验项目,期间与红色教育、家风建设、清廉文化等主题深度融合。通过“讲解+演示+实践”的模式,让青少年在动手体验中触摸历史文脉,在创新创作中践行文化自信。

“原来扎染的花纹是用橡皮筋捆出来的!我做的蓝白T恤要送给妈妈。”一位小居民举着刚完成的扎染作品兴奋地说。活动现场,授课老师从秦汉时期的扎染工艺讲起,带领孩子们通过捆扎、染色、拆线等步骤,见证白布在染料中晕染出独一无二的纹路。在宋锦扇制作课程中,经纬交织间,亲手感受传统丝绸的华美,体味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。

在脸谱绘制课堂,青少年们不仅学习红忠白奸的色彩象征,更通过画包青天传播清廉文化。非遗纸鸢制作中,竹骨绢面的“金鱼”风筝让孩子们感受“如鱼得水”的民俗寓意,而竞技风筝的特技表演则展现传统文化的时代转化;中医香包里,艾草与藿香的药香伴着五彩斑斓的图案,让青少年在制作中领悟“治未病”的传统智慧。

“捏这个古代兵器时,老师给我们讲了戈甲营社区名字的由来,原来这里曾是古代军营。”参与泥塑课程的一位青少年指着手中的“勾践剑”介绍道。活动特别融入“勾践剑”的历史故事,以文物中蕴含的“砥砺奋进、廉洁奉公”精神为切入点,通过泥塑课程让青少年塑造“心中的榜样”,将清廉文化与非遗技艺同频共振,引导青少年树立正确价值观。还有象征着“鱼跃龙门”的鲤鱼灯,联动家长分享家庭成长故事,让青少年在舞动灯彩时感悟“奋斗”与“传承”的家风内涵、一根红线交织出“万字结”,象征“家和万事兴”,孩子们将作品赠予家人,以非遗为媒传递亲情,无一不在向青少年们展示着中华美学。

亲身参与,方知匠心可贵。每场活动中,青少年们热情高涨。在非遗传承中增强了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与归属感。家长们纷纷表示,活动让孩子在玩乐中学习历史、在实践中感悟精神,是社区文化建设的“暖心举措”。

戈甲营社区负责人表示,“此次“非遗新力量・少年传匠心”社区青少年非遗传承计划,是社区探索“非遗+教育+共建”模式的有益尝试。未来,社区将持续联合社工组织,挖掘更多非遗资源,搭建青少年传承文化、参与社区建设的平台,让非遗在青春力量的赋能下焕发新活力,让始终与党同心同行的信念在文化浸润中深入人心,共同绘就“共建共享”的社区文化新图景。

此次活动不仅是一次非遗技艺的传承,更是一场文化自信的培育。青少年们用稚嫩的双手接过“匠心”接力棒,在社区这片沃土上播撒文化种子,让中华文明的薪火在代代相传中生生不息。

【责任编辑:李欣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