关注我们
荆楚网 > 新闻频道 > 经济频道 > 经济

湖北国土资源职业学院优秀毕业生事迹展播⑦|20年扎根行业等待风起 龚伟才草根创业终有回报

发布时间:2025年09月10日15:47 来源: 荆楚网 ​(湖北日报网)

编者按:

成立于1978年的湖北国土资源职业学院,现校址位于武汉市经开区(汉南),是经湖北省人民政府批准、教育部备案的国家公办全日制普通高职(专科)院校。自成立以来,学校始终与时代同向同行、共同前进,孕育和积淀了矢志不渝的工匠精神、以人为本的办学理念、优良的校风学风、深厚的文化底蕴。学校现有学生12000余人,已基本形成理、工、文、管、经、艺相结合,多学科相互渗透、协调发展的办学特色。近年来,学校综合竞争力、社会美誉度和影响力节节攀升。

学生是学校最好的名片。这些年来,湖北国土资源职业学院向社会输送了一批又一批行业人才,我们从中选择一些优秀代表予以采访报道,从他们身上感受一所学校的育人理念,感受青年一代的奋发有为。今起推出,敬请关注。

荆楚网(湖北日报网)记者 金季 通讯员 高程 韩金菊

龚伟才生自四川宣汉,学在湖北荆州,毕业后先在武汉工作了3年,随后在江苏江阴扎下根来——一条沿长江东流而下的人生轨迹。

如今,每当龚伟才与朋友们相聚,追忆草根创业的岁月,一路的酸甜苦辣在经历时光的沉淀、发酵后,变成了值得静心品味的“美酒”。

“我由衷感恩母校的悉心培养,是老师们孜孜不倦的教诲,让我在社会上有了安身立命的基础。”龚伟才说。

微信图片_2025-09-10_150804_684.jpg.jpg

从小萌芽的工程梦

1981年11月,龚伟才出生在四川省达州市宣汉县。这里位于四川盆地东北大巴山南麓,地处渝川陕鄂结合部。

让“蜀道难”,变“蜀道畅”,是新中国成立后四川发展的重要使命,也是一代代筑路者“若前方无路,我便踏出一条路”的矢志追求。“我的父亲便是其中的一员,在交通系统里参与隧道建设,常年跟着项目走。”龚伟才回忆。

龚伟才小时候,每逢暑假都会翻山越岭,前往大山深处的项目工地与父亲相聚。“那时我就开始接触到父亲的工作,感觉测绘很有意思。虽然后来家里想让我进农业学校,但我还是选择了工程测量专业。”

微信图片_2025-09-10_150814_420.jpg

1999年,15岁的龚伟才报考了当时位于湖北荆州的湖北国土资源学校(湖北国土资源职业学院前身)。“我觉得走出去,离开父母的庇护,更能锻炼自己。我还有一个妹妹,她在大学毕业后留在四川照顾父母,也解决了我的后顾之忧。”

对龚伟才而言,读书的那三年无比美好,很多事情记忆犹新。

“我们学校有冬季长跑的传统,从每年11月15日到元旦,每天早上跑5公里。这让我至今都保持着跑步的习惯,”龚伟才说,“还有我们的班主任杨祖龙老师,对我们要求非常严格,督促我们学习。他今年就退休了,我们至今都保持着联系。”

毕业后,龚伟才曾多次返回母校。学校搬到武汉后,他也曾前往参观。目前,他出任湖北国土资源职业学院校友会江苏分会会长,“想为学校尽一份力量”。

从打工人到创业者

2001年毕业后,龚伟才“想尽早担负家庭责任”,于是放弃了进入事业单位的机会,选择了一家建筑特种技术公司。“做建筑加固工程——这是一个国内比较小众的建筑领域,当时也刚起步。”

据了解,建筑加固是利用碳纤维、粘钢、高压灌浆等手段对建筑进行加强加固,以增强结构安全性、耐久性和适用性,可用于厂房、老旧房屋改造,古建筑修缮坚固等。

微信图片_2025-09-10_150809_548.jpg.jpg

在接受专业培训后,20岁的龚伟才作为技术员,随项目经理被派到江苏江阴,参与海澜集团总部的一个施工项目,把服装工业厂房改造成工业旅游基地。“一个月后,项目经理返回武汉,我就成为了项目实际上的负责人。这个项目对公司很重要,是公司第一个走出湖北的项目,而我当时是一个没有多少工作经验的新人,要管理100多号人,说实话,心里发虚。”

面对挑战,龚伟才没有退缩,他效仿战国军事家吴起练兵时的做法,在一年工期里与工人同吃同住,同时依靠多看、多听、多学、多问,在实践中抓紧机会成长。有意思的是,这段经历让他学会说一嘴流利的武汉话,而他后来在江阴生活了20年,却没学会说江阴话。

江阴的这段经历,对龚伟才的另一个深远意义,是他得到了海澜集团的认可,以及一家建筑设计工程公司的赏识——这两份肯定,为他之后在江阴扎根埋下了引子。

从江阴返回武汉后,龚伟才迎来新的历练,被公司派到河南担任区域项目经理,在信阳、南阳、许昌、平顶山、新乡等地,“跟着项目到处跑”。2003年,为了将专业学习与工作更好地结合起来,他主动考取了中国地质大学(北京)土木工程专业的在职本科。

2004年,一份来自江阴的邀请,让他与这座城市再续前缘。“来了后我在子公司当总经理,主要负责管理工作,直到2008年公司战略中心转移,而我想继续待在建筑加固工程这个领域,就辞职出来创业。”

静待行业风起时

回望龚伟才截至目前的职业历程,可以简单地用十二个字概括:一个行业,两次打工,自主创业。

他看着中国基建事业长大,由此萌发了一个工程梦;在21世纪初高速公路网、电网建设带动相关产业发展时,他踏入工程行业,却选择了一个相对冷门的领域;在2008年新一轮大基建开始时,他坚定地留下,而不是转入房地产、高铁等热门赛道——从结果来看,虽然他可能错过了许多“乘风而起”的机遇,但他最终找到了自己想做并且适合自己的路。

微信图片_2025-09-10_150807_268.jpg.jpg

“我在两家公司里积累了丰富的经验,因此创业后一直比较顺利。曾经的一些人脉也发挥了作用,比如海澜集团在高速发展的那几年,我跟着他们在全国做项目。” 龚伟才回忆。

随着客户、技术、人才等积累日益深厚,龚伟才创办的江阴宜智建筑科技有限公司,经营业务也从单一施工,逐步拓展至检测鉴定、房屋安全评级、房屋安全加固改造施工等。他本人也入选当地设计院专家库,承担部分技术顾问工作。

“我们这个行业的很多项目特殊性比较强,需要高度的专业能力。比如做厂房改造,要考虑如何不影响施工,不能只会按图纸施工,要善于发现图纸上没有体现的问题。所以公司新招进来的员工,我会要求他们像我当年一样,先去项目工地上跟工人同吃同干,历练完后再往上提。”

据介绍,江阴宜智建筑科技有限公司2024年营收5000万元左右,员工50余人,单个项目平均体量超过100万元。

微信图片_2025-09-10_150811_909.jpg.jpg

龚伟才感慨:“国家大力推进城镇老旧小区改造,我们这个行业迎来了利好,也是长期扎根在这个领域等到了回报。其实我也有过挫折,比如早年因为口音问题,错失过江阴的客户。但这十几年,我们靠小项目慢慢积累客户,靠做好增值服务留住客户,现在客户基础已经很稳了。这几年,我们还陆续在江苏泰州、海南海口和上海设立了办事处。” 

微信图片_2025-09-10_150801_466.jpg.jpg

谈及创业初心与母校,他说:“我是草根创业,团队也一直是‘草根模式’一步步搭建起来的。能走到今天,离不开母校的培养。真心祝愿母校蒸蒸日上,也想告诉学弟学妹们,一定要踏踏实实学好专业,社会上有广阔的天地,等着你们大展宏图!”

【责任编辑:李欣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