课堂是教学的主阵地,课堂提质是每一位学科教师的必修课。传统课堂教学常面临三大痛点:一是学情把握依赖经验判断,缺乏量化数据支撑;二是课堂互动形式单一固化,难以覆盖全体学生;三是课后辅导分层不足,无法精准匹配个体需求。这“三重困境”导致教学效率偏低,学生“吃不饱”与“吃不好”的现象并存。为此,黄冈市益才盛华学校与科大讯飞深度合作,将AI工具融入教学全流程,构建了数据驱动的智慧课堂新范式。
为切实发挥学校智慧教育项目建设与应用效益,充分凸显智慧课堂核心优势,形成智慧课堂“备-教-批-辅-改”应用常态,探索出智慧教与学的“益才模式”,既减轻教师备授课负担、促进精准教学,又帮助学生自主学习、个性提升,有力促进课堂教与学的提质增效,学校以黄冈名师团队教研力量做驱动,遴选九名年轻教师做先锋,开展一系列智慧课堂应用的教研教学活动。
2025年10月23日至25日,学校开展了为期三天的智慧课堂先锋教师公开课活动,语文、数学、英语、物理、化学、生物、政治、历史、地理九大学科全覆盖。九节先锋教师融合课集中展现了AI与学科的深度融合,尤其在“教学效率提升、课堂互动丰富、精准教学实施”三个方面,充分体现了AI赋能,技术融合的“学科+”模式。
语文老师王爱竹,高一新授课《登高》。 通过智慧课堂,老师在导入环节发布“全班连线”,进行文学常识回顾,引导学生探讨回答,与传统讲授方式大不相同;与此同时,老师课上发布“讨论”活动,全班学生通过智能平板发表自己的见解,通过“词云”展示主流观点,学生的课堂生成一览无余;最精彩的是,老师设计的虚拟人(杜甫)对话情境十分出彩,有效提升了学生学习古诗词的兴趣、拓展了学生“知人论世”这一学科思维。

数学老师刘鑫,高一新授课《基本不等式》。通过智慧课堂,老师在课中高频发起随机选人、投票抢答等互动,并结合全班作答情况开展及时、精准的点评展示,同时引入学生互评环节,强化了互动参与。与此同时,通过平板终端,老师多次采用拍照对比讲评模式,针对分组不便的场景,巡视后筛选典型进行讲解。此外,数学课堂公式推算演练较多,老师通过平板终端实现了移动授课,在平板上手写推算,黑板实时同屏,呈现重难点知识,很好拓展了黑板空间。

英语老师童菊,高一阅读课《Explore Peru》。通过智慧课堂,老师在课堂中,针对学生抢答表现、答题正确率会及时给予精准点评,强化了互动参与;授课提问循序渐进,引导学生自主探究。电子课本与课件切换灵活,每一个课堂活动之间的衔接都几乎是光速的,高效且流畅。

物理老师黄恩铭,高二新授课《闭合电路欧姆定律》。通过智慧课堂,老师以大屏授课为主,与移动授课一样,老师对大屏授课的功能、技术应用十分娴熟;课堂氛围很好,学生主动积极配合老师课堂活动,当堂练习完成率在老师规定时间内达100%。

化学老师吴欣怡,高一新授课《离子反应》。通过智慧课堂,老师使用平板操控大屏,移动授课;导入部分时间控制的很好,极短时间内实现了旧知检测,并且线上线下相结合(平板作答和上黑板都有,简评后进入本节课),过渡自然;除了随机选入、抢答,还设计了“讨论”(展示了词云),互动十分丰富,学生课堂参与度明显提高;教师板书主要在平板上完成,工具切换流畅、自然。

生物老师李巧巧,高一新授课《细胞中的糖类》。通过智慧课堂,老师把幻灯片的动画效果和智慧课堂互动功能很好融合了,比如在第一个问题下,发起随机选人,学生起立口头作答简单高效;不拘泥于一种授课形式,既可以用教师平板走下去移动教学,又可以放下平板,在讲台用大屏授课,同样实现讲解和互动,达到技术为我所用状态;很好的结合本课内容,设计了分类活动,完成了重点知识点的巩固,同时提升了趣味性。

政治老师林安娜,高一新授课《伟大的改革开放》。通过智慧课堂,老师课前以“随机选人”方式,组织学生回答关键年份重要历史事件,回顾旧知的同时抓住学生注意力,调动学生学习兴趣。课中微剧本脚本设计,利用计时器精准把控课堂节奏,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,利用抢答提升课堂参与感。改革开放时间轴的绘制,老师利用教师机拍照,在巡堂时及时抓取典型学生作品进行全班展示并讲解,非常高效。

历史老师程苗,高一新授课《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巩固》。通过智慧课堂,老师使用课前作业的学情进行课堂导入,并要求学生用拍照的形式提交汉武帝巩固的措施,利用平台全班讨论功能引发学生思考,讨论为什么都采取了同样的措施,汉景帝和汉武帝结果不同,讲解知识点后及时使用配套的练习进行巩固。特别的,老师使用AI阅读中的虚拟人辅助学生思考,老师每一次技术应用都是激发学生主体性的有意尝试。

地理老师贾德杰,高二新授课《常见天气系统》。通过智慧课堂,老师的课件设计精美,引用平台上交互H5动画,选词填空,翻翻卡(判断题)、动态思维导图让学生直观理解各类天气(冷锋、暖锋)概念。课堂通过小组PK、小组讨论相似的概念(与冷锋对应的暖风)、绘制暖锋过径前后的差异图调动学生学习主动性。

黄冈市益才盛华学校以AI为基石,系统性重构教学流程,推动课堂教学从“经验主导”走向“AI赋能”,形成了三个维度的实践路径:
一是 AI精准备课: 从“经验驱动”到“数据导航”。 备课是教学的起点,其精准度直接决定课堂效度。黄冈市益才盛华学校强化学科组协同备课机制,依托智能备课系统,彻底革新教师备课逻辑,实现双重突破:升学考点精准对接、核心素养靶向设计。
二是AI动态课堂:实现“教随学变”的智慧调控。 课堂是教学主阵地,AI技术的融入让课堂焕发出前所未有的生命力。黄冈市益才盛华学校通过“星火教师助手”与学生智能学习终端,构建“教师—AI—学生”三元互动生态,实现课堂教学两大升级:知识盲区沉浸式补全、易错点精准化纠错。
三是AI分层辅导:破解“千人一面”的辅导难题。 课后辅导是课堂教学的延伸,也是个性化教学的关键环节。AI技术让“一生一策”的精准辅导成为现实,具体实践包括:能力层级精准适配、错因靶向突破。
经过一阶段实践,AI赋能的课堂新生态已初见成效。在“学”的维度,学生课堂互动参与率从62%提升至91%,主动探究类提问次数增长3倍,数据驱动的个性化学习路径让不同学力的学生都能获得成就感——基础薄弱生平均成绩提升15%,学有余力学生在学科竞赛中的获奖人数较去年增加20%。在“教”的维度,教师从重复性工作中解放出来:AI承担了80%的作业批改、70%的学情分析工作,使教师能聚焦教学创新(如跨学科教学设计)、情感交流(如个性化学习指导)与高阶思维培养(如批判性思维训练),教学效率提升40%,教师职业幸福感评分从72分提升至89分。
AI赋能课堂的核心价值,在于通过全流程、多维度的数据支撑,实现“精准教”与“个性学”的和谐统一。这场变革不仅是技术的应用升级,更是教育理念的深刻革新,为构建高品质课堂奠定了坚实基础。在技术与教育深度融合的道路上,黄冈市益才盛华学校将继续深耕细研,砥砺前行,书写新时代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新篇章。
Copyright © 2001-2025 湖北荆楚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
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 4212025003 -
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鄂B2-20231273 -
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(鄂)字第00011号
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1706144 -
互联网出版许可证 (鄂)字3号 -
营业执照
鄂ICP备 13000573号-1
鄂公网安备 42010602000206号
版权为 荆楚网 www.cnhubei.com 所有 未经同意不得复制或镜像